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显卡知识

显卡那些事儿
阅读量:100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20 10:48:06

NV、AMD、Intel三强争霸的时代,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在此之前的显卡世界有多么精彩,今天不妨打开历史的大门,看看那些显卡厂商的故事。在很久很久以前……

显卡究竟是什么?

一提到显卡,现在的概念,要么是渲染、编码,要么是游戏,但是你知道显卡最初的模样吗?早期的“显卡”只是单纯意义的显卡,只起到信号转换的作用,而今的显卡一般都带有3D画面运算和图形加速功能,所以也叫做“图形加速卡”或“3D加速卡”。电脑上最早的显卡是IBM在1981年推出的5150个人电脑上所搭载的MDA和CGA两款2D加速卡。

在纯字符界面的的DOS时代其实对显卡的要求极低,功能也极为简单,就是单纯为了能够“显示”而已,显存更是只有16KB。

直到上世纪90年代Windows普及的推动下,显示芯片才开始拥有了“图形运算功能”,以减轻CPU的负担。到了90年代中期,多数显卡已经具备加速图形处理的能力,并开始配备较高容量的显存,性能进一步提升,名称也从图形适配器改成了图形加速卡(Graphics Card)。比如当年著名的Tseng(曾氏)ET6000——号称最快的2D图形加速卡。

而今的显卡,则是在2D图形加速的基础上,“结合”了3D图形加速GPU的产物。具体来说,现在的显卡是由GPU、显存、电路板,还有BIOS固件组成的,所以GPU不等于显卡。GPU只是显卡上的一个核心处理芯片,是显卡的心脏,不能单独作为外接扩展卡使用。

显卡界的天王竟然是它!

显卡谁才是第一?这个问题多半会在NVIDIA和AMD之间讨论,然而实际上,现在显卡界的“天王”是Intel!统计机构Jon Peddie Research(JPR)2020年四季度GPU市场的分析报告显示,Intel核显出货量大幅增加33.2%(卖CPU送显卡),使得份额提升高69%!也就是说,实际所有能够显示的电脑中,十台中有七台使用了Intel的核显。当然了,如果是讨论独显,依然是NVIDIA和AMD的天下。

Intel最初的显卡只不过是一个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模块。虽然只是显卡的雏形,但是在Intel显卡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。可能一提到Intel显卡,稍有资历的电脑用户都会说是i740,其实不然,这只是Intel第一个独立3D显卡而已。Intel的第一个与显示有关的芯片C8275 CRT Controller,生产于1977年——它真的只是输出画面而已,显存更是只有4KB。

图片来自硬件风云

时间来到1986年,Intel推出了82786,这是首款独立显卡协处理器,它集成了一个图形处理器、一个可以控制CRT(阴极射线管)显示器的显示处理器,并且具备了4MB的显存,最高可以显示256色。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设计,尽管今天看起来不值一提。

1997年,Intel收购了C&T (Chips & Technolgies)公司,获得了2D显示核心技术。经过了一年多的调整和对外合作,到了1998年年初,Intel正式推出了本公司旗下第一代独立式显卡i740。这是与Real 3D配合下研发的一款3D加速芯片,从而标志者英特尔的产品首次进入3D图形市场。而后,Intel还将i740集成在i810芯片组内,随着810芯片组的热销,i740占领了更大的市场纷份额。

2002年,Intel发布了配合Pentium 4处理器配套的i845G芯片组,推出了——Intel Extreme Graphics。到了2004年,Intel推出了显示核心产品——集成在北桥中的GMA显卡(Graphics Media Accelerator),这一时期,CPU还都没有集成显卡,全部放在已经消失的北桥芯片中。

真正让Intel成为显卡领域领头羊的,还是2010年,Intel率先推出CPU与GPU封装在同一块基板上的处理器产品,即第一代酷睿处理器,核心代号Clarkdale,第一代核显被官方命名为Intel HD Graphics,也就是我们习惯上喜欢叫的HD系列核显,之后一直沿用到第七代酷睿处理器上的核显(注:2011年推出的第二代酷睿处理器实现了CPU+GPU封装在同一芯片中)。

至此,Intel实现了显卡领域的“制霸”,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显卡之王。而今Intel又再一次推出了XE显卡,再次进入独立显卡市场,让我们拭目以待Intel的独显之路吧!

上下半场 AMD显卡之路

AMD的显卡之路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,第一部分是ATI冶天科技,第二部分才是被收购后的AMD显卡史。以时间节点去观察,则以2006年为分水岭。1985年,ATI公司在加拿大成立,早先是一间原始设备制造商,为大型个人电脑制造商制造显示芯片,例如IBM。从1987年7月开始,ATI自立成为显卡零售商,销售ATI EGA Wonder和VGA Wonder显卡。

在1997年,ATI成功收购当时他的最大竞争对手Tseng Labs(注:就是那个曾经拥有最快2D图形加速卡的公司)。在2000年,ATI收购ArtX,一间制造Flipper显示芯片的公司,而Flipper芯片是任天堂GameCube的核心。它的第一款产品是1986年发布的ATI Graphics Solution Rev 3,其最重要的功能是以CGA(彩色图形适配器标准)和Hercules(大力神图形卡,同为彩色图形分辨率标准)模式重现图形。这款显卡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此——兼容性好,它可以让用户不再拘泥于某一个图形适配标准来选择显示设备。

到了3D时代,ATI在1996年1月正式发布了3D Rage显卡系列,代表了ATI正式进入3D时代,这个系列一共有三款产品,分别是3D Rage (I)、3D Rage II (IIC, II+, II+DVD)、3D Rage Pro。在同一时期,Rage Pro的性能与NVIDIA的RIVA 128和3DFX的Voodoo加速卡近似,但是因为缺少了对OpenGL API的支持,所以实际性能体验并不出色(注:DirectX在当时并非主流API,另一主流则是3DFX的Glide API)。

之后在1999年发布了Rage 128显卡,主要是针对Voodoo II显卡——当时NVIDIA RIVA TNT还处于追随者阶段。当然了,Rage 128的性能表现并不是最好的那个,但它却是最均衡的那个,尤其是多媒体性能非常出色。之后ATI还推出了一个FURY MAXX显卡,它是第一款实现将来最终将采用Crossfire技术的ATI显卡,这使ATI可以在一张显卡中放置两个Rage 128芯片的产品,是不是有点眼熟?

今天的Radeon最早出现在2000年,当时桌面图形卡市场只剩下ATI和NVIDIA两家公司,NVIDIA发布GeForce 256和GeForce 2。面对着nVidia的攻势,ATI发布Radeon R100显示核心,首款采用此核心的是Radeon 256显卡。Radeon R100首次支持DirectX 7。它支持T&L,硬件几何变形,光照效果,和图象剪切。它亦首次使用DDR作为显存。这些功能使Radeon在性能上可与GeForce 2一决高下。ATI Radeon 7000系列显卡是ATI最成功的一款显卡之一,而现今AMD显卡还在继续使用Radeon这个名字。

在2006年被AMD收购之前,ATI的辉煌时刻是2002年8月发布ATI Radeon 9000系列显卡,采用Radeon "R300" 架构显示核心,它是全球第一个完全支持DirectX 9的绘图核心,它让ATI在1999年的GeForce 256以来,在性能上首次胜过NVIDIA。R300和其派生产品形成了ATI的消费级和专业级产品线的生命周期足有三年那么久——NVIDIA在同一时期的GeForce FX遭遇了重大挫折。

时间来到2006年,AMD以54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21岁的ATI——用以完善自己的产品布局,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证明,当初这一收购举动无比正确。2007年,AMD发布了“第一款”显卡产品——R600核心的Radeon HD 2900 XT,自此进入了“HD”命名时代,这个名称命名方式一直延续到了Radeon HD 7000系列。

2009年,最后一代使用“ATI”标志的显卡发布,首款支持DirectX 11的显卡Radeon HD 5870,它强悍的1600个流处理器使其直接等上当时单卡的性能巅峰。它的性能非常的强劲,无论是技术规格还是性能方面Radeon HD 5870都实现了对对手GeForce GTX 285的全面领先,这一次ATI的反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点,当然,这也是ATI标志的绝响。

2012年,AMD励精图治终于发布了当时时隔四年的升级新架构:GCN架构,这种架构一直延续了4代。Radeon HD 7000系列是当年首款的28nm制造工艺的显卡系列,代号“南方群岛”。这款显卡不仅保留GPU性能,同时它还能提高GPU的计算能力,Radeon HD 7970堪称当时的性能王者,而且从这一时期开始,显卡驱动优化的神奇正式上演——经过优化,Radeon HD 7970甚至可以反超后出现的NVIDIA GTX 680。

2015年,AMD发布了Radeon R9 Fury X,这款产品也为业界带来了两个首次:第一次使用HBM显存,第一次标配水冷散热的公版显卡。然而它的缺点也十分明显,功耗巨大,成本奇高。当然,从这一代显卡也能看出,AMD对显卡的设计理念也发生了些许变化。

2020年,Radeon RX 5000系列发布,这是RDNA1架构的首次出现,功耗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,性能表现也颇为突出,只不过显卡价格攀升让用户维有持币观望的份。历经ATI、AMD两个时代,AMD显卡是市场仅存的硕果之一。

异军突起 终成一级的NVIDIA

NVIDIA最初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,在同一时期,Trident、Matrox、3D labs、S3 Graphics甚至PowerVR都可与之竞争一二,更遑论当时如日中天的3DFX、ATI了。1993年NVIDIA诞生,初期发布的NV1、NV2并不成功。直到1997发布了RIVA 128系列显卡产品,才真正展露头角,当然,那个时间依旧是3DFX Voodoo的天下。

本着小步快跑、灵活应对的原则,NVIDIA以Direct X和OpenGL API为核心研发芯片,在1998年推出了新产品RIVA TNT产品,这款产品真正“站得住、叫得响”,成为了市场热销的显卡产品,也威胁到了3DFX的市场垄断地位。RIVA TNT最初的设计目的是达到3dfx Voodoo2的两倍性能,但是受限于0.35微米制程工艺,它的频率不及预期,以至于没有达到最初的设想目标。但是,RIVA TNT依旧是当时市场上性能最好的显卡产品之一。并且,NVIDIA意识到驱动程序的重要性,开始为RIVA TNT编写全新的驱动程序,这就是著名的“雷管”(Detonator)。

快速迭代的故事还没有结束,NVIDIA很快又在1999年发布了RIVA TNT2,TNT2比上代TNT有长足进步,使用了第二代单一周期多重贴图运算,硬件设计合乎Direct X 7.0的需要。其后,RIVA TNT2 Ultra更采用0.22微米制程工艺,时钟频率进一步提升,亦完全击败Voodoo 3。至此,性能王者的宝座来到了NVIDIA手中,并且长期保持。

NVIDIA之所以能成功登顶,和它的快速迭代及设计能力密不可分,1999年8月,NVIDIA发布了跨时代的GPU产品GeForce 256,这也是业界首款GPU产品,GeForce 256与RIVA TNT2相比增加Pixel Shader流水线的数目,支持硬体T&L引擎(以往T&L由CPU负责计算),还支持MPEG-2硬件解码。GeForce 256凭着它的功能和速度,稳固了自己显卡市场霸主的地位,而且使3DFX,Matrox和S3 Graphics都变成牺牲品。

2000年4月,NVIDIA再接再厉,发布了GeForce 2系列,也正是这个系列,给于3DFX最后一击,最终导致同年12月25日被NVIDIA收购的大结局。而且从GeForce 2开始,“砍性能、将价格”的策略正式“发扬光大”,GeForce 2 MX的3D架构和功能与GeForce 2 GTS相同,但移除了两条像素流水线,存储器带宽只有GTS的一半。无论从销售量,或从产品的多元化而论,从来没有显卡核心可与GeForce 2 MX匹敌。

在此之后,NVIDIA几乎长期把持着显卡王者地位,与AMD厮杀缠斗至今,GeForce的命名法则一直持续至今,可谓深入人心。

故步自封的3DFX

3DFX是一家专门制造显示适配器的公司,成立于1994年,并且仅仅两年就成为此领域的领头者。其Voodoo系列就是3DFX的开山之作。Voodoo是3DFX第一款纯3D加速芯片,它并非单独的显示适配器,而是一块3D子卡,需要配合2D显示适配器使用。Voodoo一经发布便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,即使其售价和性能高于同时期的RIVA 128、i740,配合其招牌Glide API,得到大量软件商支持,在Direct X未成王者前,可是不少游戏的首选支持API,Voodoo系列在当时可谓风头可谓是一时无两。

之后,3DFX推出了集成有2D显示核心的产品Voodoo Rush(2D核心为Alliance的AT3D),不过这款产品的风评并不好,兼容性问题颇多,2D性能表现差强人意,3D性能也较Voodoo来得差一些。而且,它的价格可不便宜,毕竟多了一个2D显示核心,成本也贵了不少。

时间来到了1998年,3DFX发布了Voodoo 2,这款产品可谓红极一时,几乎成为了每一个游戏玩家梦寐以求的产品。而且它创新性的支持了SLI功能——你没看错,NVIDIA的SLI其实就来自于3DFX。Voodoo 2无论是单卡性能、画质表现,还是多卡互联,在当时可谓无出其右。而且,3DFX的Glide API在这一时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因为在很多游戏中,仍然比Direct X或OpenGL更具有优势(但是之后Direct X和OpenGL API彻底取代了Glide API)。而后3DFX基于Voodoo 2还推出了Voodoo Banshee,也是一个以2D+3D核心的显卡(依旧表现不够优秀)

1998年底,3DFX再接再厉发布了Voodoo 3显卡,这时第一款真正全新设计的2D+3D芯片,也是3DFX最后的辉煌,因为危机也在这个时期爆发了。在1998年12月14日3DFX收购STB Systems公司后,其显卡的生产开始由自家独揽,并不授权芯片给予第三方厂商生产,导致其成本过高,且其后期产品的设计循规蹈矩,创新力大减。

Voodoo 4/5系列在2000年发布,但实际几乎没有正式上市,市场颓势尽显。别忘了,1999年NVIDIA已经发布了GeForce GPU产品,3DFX无论如何也无法与之抗衡。最终,3DFX将自己的专利技术全部出售给了对手NVIDIA,并且仅仅过了2年,3DFX宣布破产并结束营业。3DFX的失败原因无须赘述,这颗显卡新星如流星一般,转瞬即逝。可以说,对市场的判断、技术的故步自封,生产销售的贪婪,都让3DFX万劫不复。

SVGA王者Trident

Trident(Trident Microsystems,泰鼎微系统)成立于1987年,早期生产电脑使用的显示芯片与声卡,后期则转移跑道制造数字电视与液晶屏幕的图像处理器(Video Processor)。早在分辨率只有800×600的SVGA时代,Trident的市场占有率颇丰,它和S3 Graphics几乎瓜分了显卡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。

1990年代的Trident 8900/9000显卡既是ISA/16色显卡的代名词,也是显卡的真鼻祖——第一次使显卡独立于电脑,而不再是集成的一块芯片,为以后独立显卡的巨大发展提供了可能性。在那个2D统治的年代,业界真正的巨人是Trident和S3 Graphics。

到了1996年,显卡进入3D硬件加速时代,依靠着PCI与AGP 2X界面的3D Image 9850与3D Image 9750与S3竞争,但在真彩还原表现上不如主要对手S3 Graphics的产品,因而逐渐退出显示适配器市场。1990年代晚期,Trident终于推出了一颗具竞争性的3D绘图加速芯片-TGUI9880 (Blade 3D),但是无奈“技不如人”,最终还是逐渐消失在视野之外。

2003年Trident正式退出显卡市场,将该公司的显示芯片部门与SIS的多媒体事业部合并,成立了XGI图诚科技。2006年,ATI并购XGI在上海联盟公司远弘科技(Macro Synergy),同时接收XGI位于美国加州的圣克拉拉分部和工作人员。某些部分来说,ATI也就是现在的AMD当中,或许还保留当年Trident的血液。此后Trident则专注于数字电视的显示处理器上,直到2012年1月4日正式申请破产保护。

2D霸主S3 Graphics

S3 Graphics,它的名称是由Sight(视觉)、Sound(声音)、Speed(速度)而来。S3从1989年创立,90年代初期凭借着出色的2D画质,并藉此击败了Trident,S3在2D领域的造诣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,但后来3D时代来临并未能有相同出色的表现。

S3 Graphics早期产品可从1992年的805(P86C805)与1994年的Trio 32说起,1990年代初期,ATI正在主打高端市场,NVIDIA尚未出现,这给了S3 Graphics很好的崛起时机。S3 Graphics真正崛起的时刻是1994年Trio 64V的后继版本Trio 64V+,其优异的2D表现搭配Pentium MMX几乎是当时热门的装机组合,风光一时无两。

然而,S3 Graphics在进入3D时代后表现不佳,尤其是其驱动兼容性问题始终困扰着用户。Savage 4固然规格出色,但是驱动程序的BUG已经严重到无法使用的地步,而后期1999年推出的Savage 2000也有同样的问题。从规格看,Savage 2000拥有者与NVIDIA GeForce 256同等级别的性能构架,但是驱动兼容性制约了Savage 2000,它也无法为S3 Graphics扭转局势,也让这2D时代的霸主淹没在3D的浪潮当中。

2001年,S3 Graphics被VIA威盛电子收购,这也让VIA一举成为继Intel之后,同时可制造X86架构CPU、芯片组、显示芯片的第二家厂商,第三家则是SiS(Silicon Integrated Systems Corp硅统科技),而第四家具备此能力的才是AMD。而到了2011年,HTC为了与苹果公司进行专利诉讼,出资3亿美元收购了VIA手中的S3 Graphics,获得了约235项图形技术方面的专利,并且给于VIA授权可以继续使用这些专利。时至今日,S3 Graphics依旧是HTC旗下成员。

最强2D画质Matrox

Matrox(Matrox Electronic Systems),中文名为迈创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Matrox几乎就是2D画质的代名词(诸如Matrox Millennium G200、G400、G450),甚至于在著名的专业测试软件ZD Davis中,被当做2D显示性能的测试基准,以Matrox的性能表现为100分计,用以测试其它显卡产品的2D显示性能品质。

之前我们谈及到Trident和S3 Graphics,固然市场占有率是这二者的天下, 但是要谈到专业级表现,Matrox当仁不让。至于为何它的市场普及率不高,原因恐怕还是在于Matrox的经营策略——Matrox不开放芯片授权,一手包办了显卡的芯片设计和显卡的生产制造及销售。

Matrox的2D画质和性能究竟有多好?著名的显卡测试软件3D mark 2000中,最后一项环境凹凸贴图也只有Matrox的显卡能够运行,这就足够说明一切了。除此之外,当时多显示设备几乎凤毛菱角,Matrox在这一方面也是无出其右的存在,这在今天看毫无新意,但是在1990年代至2000年代之间,Matrox的多显示输出功能是诸多专业领域近乎唯一的选择。

不过在3D显卡方面,Matrox的性能、市占都逐渐落后于其它业者,虽然该公司曾努力维持自身在产业界的地位。最后,Matrox转专注到特有、利基的视频需求市场,导致了整体显卡市场中仅剩不足1%的占有率,从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。2002年,Matrox推出了自己的最后一款民用级3D显卡Parhelia,尽管拥有当年最先进的512bit架构,10bit真彩,以及业界第一个支持三显示输出的产品,但无奈3D性能始终与NVIDIA、ATI有较大差距,最终只能专注于专业市场领域。

生不逢时SIS(XGI)

SIS(Silicon Integrated Systems)矽统科技1987年成立,是一家具有X86架构CPU、芯片组、显示芯片设计能力的公司,它的显示芯片着重于影音播放效果,诸如硬解码DVD播放等,而且售价低廉,很多机构批量采购的电脑中,都是使用SIS的显卡。

其实SIS凭着低廉的价格,不错的性能,发展良好很有机会在业界占一席之地的,然而当时NVIDIA和AMD已经把持了市场,即使最后推出的Xabre400能够击败NVIDIA GeForce MX 440也无济于事,在市场竞争的高压之下,SIS的显卡最终被扼杀在摇篮之中,真可谓生不逢时。

2003年SIS多媒体事业部和Trident显示芯片部门合并成立了XGI(EXtreme Graphics Innovation)图诚科技,之后推出了Volari系列显示芯片(基于Xabre芯片设计),无奈性能依旧表现不佳,最终于2006年被ATI收购。

专业领域的先行者3D labs

除了这些,还有一个专业公司3D labs曾经染指民用显卡市场,3DLabs成立于1984年,主要开发Wildcat与Oxygen系列的专业级显卡,例如1995年发布了当时世界最快的OpenGL显示芯片GLINT 300SX,值得注意的是,3D labs曾经是OpenGL架构评估委员会的成员,也是这个原因,3D labs推出的显卡OpenGL性能表现出色,但是DirectX下表现却差强人意,但是当时主流游戏多以DirectX为API设计,这也导致了3D labs显卡的游戏性能表现不佳。

最后,1998发布的入门级Permedia 3显卡以3000余元的天价推出,着力于专业应用,而游戏性能甚至不如NVIDIA TNT2显卡,所以难与市场竞争对手竞争也就毫不意外了。

在此之后NVIDIA的Quadro等专业显卡上市,进一步蚕食了3D labs的市场份额,最终在2002年被创新科技收购成为旗下子公司,泯然众人。

电脑不行去手机!PowerVR

PowerVR这个名字是不是非常眼熟?苹果在使用自研GPU之前就是使用Imagination旗下的PowerVR GPU,在当时它的性能表现非常抢眼,谁能想到,在1990年代PowerVR还是桌面电脑领域的主要显卡厂商之一呢?PowerVR是Imagination Technologies的软硬件影像处理开发部门,在1990年代后期,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是3DFX的Voodoo系列显卡。其后在ATI和NVIDIA的激烈竞争中没落。

1997年,PowerVR发布了自己的PCX2显卡芯片,它的性能异常强大,而且对各种API都持开放态度,比如OpenGL、DirectX等等。但是,它也有两个缺点,第一是驱动程序兼容性不佳,第二是对CPU性能有依赖(在GPU出现之前,大量顶点运算是由CPU负责的)。即便如此,在3DFX Voodoo2上市前PCX2芯片的显卡市场占有率达到了第二名!

在此之后,PowerVR开始了自己的技术授权之路,尤其是授权给STMicroelectronics(意法半导体)后推出的PowerVR Kyro、Kyro2,对显卡市场冲击非常大。如Kyro推出后,其性能堪于GeForce 2对比,非常出色。但是,无论Kyro还是Kyro2,依旧败在了兼容性上,容易引起轩然错误,甚至是性能突降的问题。最终,PowerVR也淡出了桌面显卡市场,专注于技术授权的SOC领域。

从1980年代显卡这个概念普及以来,经过40余年的发展,早期显卡市场的激烈厮杀已经彻底落幕,市场只剩下Intel、AMD、NVIDIA三个企业还在竞争。而且同CPU一样,GPU领域的技术壁垒、技术难度也越来越高,后进者的障碍非常难以逾越。我们当然期望能有新鲜血液进入这个领域,让用户能拥有更多的选择,让我们拭目以待未来显卡市场的发展吧!

欢迎访问 手机端